刘先生是某市市医院的一名医生,在自己的医院私下拍片检查出可能患上了甲状腺乳头状癌。刘太太是保险公司的一名业务经理,由于对职业的敏感性,这件事让两夫妻意识到发财的机会来了。在太太的指导下,2016年5月到9月仅四个月的时间,刘某先后在当地11家保险公司投保了总额高达680万的重疾险。
2017年2月刚过等待期,刘某便立即进行了甲状腺乳头状癌切除术,并向这11家保险公司申请理赔。因为刘某投保时间过短,投保时间太过集中且理赔金额太大,所以保险公司对刘某进行了严格的调查。
公安局和医学专家逐一排查2016年9月前的甲状腺就诊人员,大海捞针般的甄别了2万余条就诊信息,只为从海量就医信息中识别并揪出刘某隐藏的虚拟身份。经过一个星期的不懈努力,一份化名为“刘其”的患者就诊记录终于浮出水面,经侦支队特地邀请甲状腺疾病医学领域的专家对这两份B超材料进行严格比对,确认两份报告中的患者为同一人。这宗保额680万近乎完美的技术型犯罪,最终被侦破。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不管是在网上投保还是在线下投保,购买保险都必须要符合健康告知的要求。
在投保阶段,保险公司一般是不会调查投保人的医疗记录的。每天都会有大量的人购买保险,投保时不调查医疗记录是国际惯例做法,这样做既可以节约保险公司的成本,设计出保费更优的产品,又能提高用户体验,让消费者能更方便快捷的投保,实现双赢的局面。但是由于自主选择性比较大,难免会让一些不诚实守信的投保人钻了空子。所以在出险申请理赔时,保险公司为了核实事故的真实性,就会对案件介入调查,以排除骗保的情况发生。如果碰到以下3种情况,就会引起保险公司足够的重视,通常会调查比较严格:
1、投保时间过短
投保过后没多长时间就来申请理赔,特别是那种一过了等待期就来申请理赔的案件,保险公司需要排除带病投保的可能,所以调查会相对仔细一些。这种情况想想也很能理解,几个月前只交了几千块钱,几个月后就要合理合法的拿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保险公司必须要排除投保人骗保的嫌疑。
2、投保时间太过集中
一个之前从来不购买任何保险的人,突然在短时间内购买了多份高额保险,尤其是带身故责任的保险,很有可能存在骗保嫌疑,保险公司大多会排查此人购买保险的行为和动机。
3、理赔金额过大
对于超过一定赔付金额的大案件,保险公司通常会采取特案特办的方式进行处理。尤其是在前两种情况同时存在的时候,保险公司还会从财务负债情况着手,去核查投保人的投保动机。保险公司进行严格的调查,并不是想去刻意的刁难投保人,而是为了排除骗保的嫌疑,为保险公司减少风险。
所以即使用假名就诊,也是有可能被调查出来的。而且以上骗保案例满足全部从严调查的3个条件,所以并不是保险公司刻意刁难无故调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