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经常听到医保统筹账户这个词,这是相对于个人账户来说的。
个人账户顾名思义指的是自己的账号,原本是由医保缴费中自己与企业共同承担费用所组成。
统筹账户则是企业缴纳医保到国家账户的那部分钱,不仅你看不到究竟有多少,还不是说用就能用的,它需要一些特定的条件。
那么最近大家讨论最多的统账结合又是什么意思呢?
“统”即统筹基金,“账”即个人账户。
1998年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之初,即明确建立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也就是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构成。
在之前:
1、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
2、统筹基金主要用于住院、异地就医、门诊慢性病或特殊疾病等大额医疗费用的报销;
3、个人账户基金主要用于在定点药店购药、门诊就医及医保报销后的个人自付部分等医保报销之外的小额医疗费用支出。
现如今:
国家医保局发布了《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要求单位缴费部分放到医保统筹基金,不再划入个人账户,而个人缴费的部分仍然计入个人账户。
其中明确,要针对包括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在内的全体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建立完善普通门诊医疗费用共济保障机制,支付比例为50%起步,并适当向退休人员倾斜。
这意味,门诊小病、常见病也将纳入医保统筹基金支付范围。
自职工医保制度改革以来,我国基本医保制度都是以保住院为重心,为住院提供相对较高的待遇保障,而门诊保障比较薄弱,相对而言是短板。
一方面,职工医保实行统账结合,除了有限数量、费用较高的门诊慢特病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享受较高的待遇保障之外,其他大部分门诊费用主要通过个人账户来支付。
另一方面,个人账户没有互助共济功能,无法在人群之间分散费用风险,从而导致门诊费用负担畸轻畸重。大部分健康人群个人账户大量结余,而少部分年老、体弱人群个人账户入不敷出、个人负担沉重。
此次医保改革后,医保个人帐户可用于支付亲属就医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