瘙痒症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科疾病,女性多于男性,亚洲人多于白种人,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加逐渐升高。国外流行病学研究显示,65岁门诊患者发病率为12%,85岁以上患者发病率为20%。我国尚缺乏相关流行病学数据。
一、 皮肤瘙痒的类型
根据瘙痒部位及范围可将瘙痒症分为全身性和局部性瘙痒症。
1.全身性瘙痒症:老年性瘙痒症、冬季瘙痒症、夏季瘙痒症、妊娠性瘙痒症。
2.局限性瘙痒症:肛门瘙痒、阴囊瘙痒症、外阴瘙痒症
二、 皮肤瘙痒的原因
1. 内在原因
(1)皮肤干燥,是全身性瘙痒症最常见的病因。老年人皮肤老化、皮脂分泌减少可引起皮肤干燥;频繁洗澡,或洗澡时水温过高,或使用碱性强的肥皂,是导致的皮肤干燥的原因之一;空气过于干燥也与皮肤干燥有关。
(2)神经精神因素,精神紧张、焦虑、激动、恐惧、忧郁、神经功能障碍或病变等。
(3)全身性疾病及其他疾病,肾病、尿毒症、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糖尿病、淋巴瘤、白血病、阻塞性肝胆疾病、干燥综合征、真红细胞增多症、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结缔组织病、其他恶性肿瘤等可引起全身性瘙痒;阴道滴虫病、阴道真菌感染、淋病、宫颈癌患者可出现外阴瘙痒。
(4)过敏因素,接触致敏的植物、花粉等都可引起局部皮肤瘙痒。
2.外在因素
(1)温度突然改变,如被褥太热、突然受热或遇寒都有可能引起瘙痒症发作。
(2)刺激物,使用碱性过强的肥皂、清洁性化妆品等可能会刺激皮肤并引起瘙痒。接触消毒剂、杀虫剂、去臭剂、染料等刺激物也易出现瘙痒。
(3)贴身衣物材质,化纤毛织物易引发瘙痒。
(4)其他,居住和工作环境卫生条件差也可引起瘙痒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三、 产生瘙痒的调节方法
患者可以通过以下自我调节的方法来减轻瘙痒:
1.放松疗法:可以通过看电视、听音乐、看书来分散注意力。
2.按摩疗法:轻柔地按摩瘙痒处的皮肤。
3.用药护理,谨遵医嘱正确外用或口服药物,尤其是口服药物,足够的剂量和疗程很重要,不要突然停药或自行过早换药。
4.日常生活管理
不要抓挠瘙痒部位;修剪指甲,必要时戴手套限制搔抓。避免与家人共用洗浴用品。
最好选择纯棉、麻、真丝等材质的贴身衣服,减少对皮肤的摩擦。
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含粗纤维的食物、水果蔬菜,戒烟戒酒,不饮浓茶、咖啡,多喝水;寒冷冬季且患者血脂不高情况下,可食用胶原蛋白高的食物;百合、银耳等甘寒凉润的食物有滋润皮肤的功效。
使用加湿器:在冬季,增加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可能对易发生皮肤干燥的患者有益。
四、 出现以下几点需及时到皮肤科就诊:
1.瘙痒持续两周以上没有缓解。
2.瘙痒严重,影响学习、工作或睡眠。
3.突发性瘙痒,难以自行找到病因。
4.全身性反复发作的瘙痒。
5.有其他的症状,如:极度疲劳、体重减轻、排便习惯改变、小便次数增多、发烧或皮肤潮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