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养老

菜单

带你了解医疗救助二三事

招商信诺 2022-02-20 18:25:48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人们几千年来的头等难题。在古代,富贵人家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可以请郎中到自己府中诊治,但是穷苦人家就没有那么幸运了,由于古代地广人稀且交通不便,很多穷人生病后只能自求多福。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南北朝时期,南北朝的官方朝廷设立了“六疾馆”和“孤独园”,它们的主要职能就是赡养贫病者以及收养单老孤独者,这也就是医疗救助的雏形了。

  那么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完善,我国的医疗救助现在是什么样子的呢?小诺将从医疗救助的对象、特征和完善来向大家介绍。

  一、 医疗救助的对象

  开头小诺就向大家讲了医疗救助的大致形成,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医疗救助虽然是潜在的以所有公民作为救助对象,但落实到实际生活中,主要帮扶的还是一小部分弱势群体,如家境贫困或由于伤病无法从事劳动获得报酬的人群。医疗救助可以保障这类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缓解疾病带来的压力,防止出现疾病的恶性循环现象。值得一提的是,医疗救助并不会为贫困者承担所有费用,它所能为贫病者所提供的医疗保障服务是有限的,因为只有低水平的医疗救助标准才能让政府将有限的资金分配到更多的弱势群体身上,这样既扩大了受惠人群,又避免了人们对医疗救助出现过分依赖。

  二、 医疗救助的特征

  1.严格准入性:医疗救助具有严格的准入标准和申请程序。这个特征产生的原因本质上是因为医疗救助非竞争性质,即其他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所以难免会出现有人想钻空子蹭车的想法。为了能更好的管理有限的资金,更大范围的维护群众的利益,世界上具有医疗救助的国家几乎都会采取资产调查的方式来判定是否给予医疗救助。

  2.权利义务不对等性:医疗救助和医疗保险是有相通之处的,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医疗保险是需要义务和权利对等的,而医疗救助只需要接受权利而不需要承担义务。

  三、医疗救助的完善

  1.救助观念:虽然我国医疗救助的历史悠久,但是救助的理念还是受到一些惯性思维的限制。比如说我们将人道救助看得重于社会责任,导致我国的医疗救助呈现一种从上而下的姿态,施救者与被救者之间不够平等,潜意识中还是不将医疗救助归于民众应该享有的权利中,未来的发展里应该对此做出转变。

  2.协调体系:完整的医疗救助体系,应该包括卫生、劳动、民政、财政与残联和社会保障等,但是我国政府现有的条块管理模式,使各部门之间缺乏协作和沟通,导致管理成本过高和医疗救治效率降低。未来几年内,我们在完善医疗救助政策本身的同时,要建立“政府信息共享为基础”的沟通与协调,使利用效率最大化。

  读完了这篇文章,大家是不是对医疗救助的对象、特征以及未来的完善方向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呢?那我们下篇再见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以传播保险理念,普及保险知识为目的,具体保险产品责任请以保险合同条款为准。